洛阳民俗博物馆2023年年度总结

浏览量: 150      发布时间: 2024年01月21日


洛阳民俗博物馆2023年年度总结

 

2023年,洛阳民俗博物馆在文物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机关各科室和兄弟单位的帮助支持下,团结带领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按照局党组工作部署,结合年度责任目标,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并积极主动完成局党组及机关科室部署的任务,为文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力量。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坚持党建引领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提效能

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和支部集体学习制度,制定《2023年政治理论学习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重点,集中学习35次,使全体党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以学促干,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围绕主题教育总要求,支部班子率先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制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重点学习内容,组织集中学习17次,集中研讨4次。支部书记讲专题党课1次、观影1次,送展览进社区1次,在职党员开展“双报到”服务5次,进一步落实“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重要要求。

聚焦“五星”支部创建,引领支部建设提质增效。搭建“鉴往知今”党建品牌,积极探索推进“党建+业务”“党建+创建”“党建+安全”“党建+宣传”模式,将创星行动贯穿各项工作之中。用好“学习强国”平台,坚持支部督促学、班子成员带头学、结对帮扶学,连续三季度荣获文物系统内“学习评比”先进党支部,人均分数排名第一。

(二)扎实推进业务工作,彰显博物馆文化魅力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盘活馆藏资源。策划推出常设展览“镜像——家风家训专题展”和“穿花纳锦——馆藏民间刺绣吉祥纹饰展”等4个临时展览。其中,“镜像——家风家训专题展”入围国家文物局、中央文明办、中央网信办联合发起的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名单和河南省2023年度主题优秀展览,其云观展览系列视频入选“2023年度河南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项目。

以项目为抓手,促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全年共争取上级资金830万元,现祖师庙消防工程项目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准。我馆严格落实项目实施流程,稳步推进匾额馆展览提升工作,如期完成洛阳民俗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展示项目,并已完成洛阳民俗博物馆安防工程项目和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的招标工作,为民俗博物馆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加强文物藏品征集保护管理,完成藏品清查建档工作。全年共开展4次藏品定级鉴定,共鉴定三级文物136件/套,一般文物54767件/套。接受无偿捐赠藏品共计9件/套,为洛阳万里茶道博物馆开馆借出文物共计19件/套。此外,积极申请加入“全国文物考古与保护利用产教融合共同体”,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修复工作。

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分批次组织业务人员赴南京博物院、福建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地学习交流,参加中国文物学会会馆专业委员会年会、生肖文化传播论坛等学术会议,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高人员专业素养,鼓励学术创新,出版学术专著1部、洛阳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3个,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

(三)创新宣传社教方式,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

延时开放服务,满足参观需求。自2023年1月1日起延长开放时间,实现中午不闭馆,“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后和“十一”假期实行夜间开放。全年完成接待及讲解任务共计423批次,接待观众51.7万人次。

拓宽宣传渠道,助力博物馆出圈。先后入驻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平台,成为洛阳市首家落户大河报豫视频APP“博物馆地图”专栏的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订阅人数较2022年底增长近5倍,《汉服遇见民俗》《花开民俗》等系列视频浏览量均超3万次,包括“学习强国”洛阳学习平台、“河洛珍宝”栏目在内,完成各类新媒体宣传300余次,主流媒体宣传30余篇。短视频《好家风 代代传》《救亡曲》等荣获市直机关主题实践活动优秀作品,《匾额忆光华 家风世代传》讲解作品在2023年“第二届各省区市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策划推出“千年风雅 牡丹霓裳”华服秀展演,从而进一步扩大博物馆影响力。

挖掘研学资源,打造品牌社教活动。全年开展进校园、进社区、节日专场等研学社教活动共计40余场,成功申报洛阳市红领巾校外活动基地。通过招募筛选、讲解培训、考核结业成立的“家风我来讲”小小讲解员队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馈;“民俗小讲堂”百场宣讲团进校园系列活动,作为2023年度上半年“五联五促”活动结对共建的典型做法,受到市直机关表彰。

(四)深耕精神文明创建,展示古都新风采

突出党建引领。制定《2023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党建+创建”机制,开展特色活动。与新街社区结对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红色电影进社区、义诊服务进社区等活动;完善便民设施。增设西门大屏、休息座椅、无障碍通道、智慧导览系统、共享充电宝设备、自动售货机等便民设施。增设各功能区参观指引、温馨提示、参观须知等标识,提升参观体验;利用馆内文化长廊、门口LED显示屏及东西两侧宣传栏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读书日”当天,开展“共沐书香 悦读生命”青年干部读书分享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提升服务品质。一是组建洛阳民俗博物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义务献血、爱心捐赠、清洁家园、文明助交通、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志愿活动50余次。二是提升志愿讲解服务水平,带领志愿者团队到洛阳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等单位参观交流,丰富知识储备,提升文博素养。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开设《家风家训志愿说》线上专栏、一天两场定点讲解,针对学生群体加开专场、新增文明引导志愿服务小组等方式提升服务品质。

(五)筑牢安全底线,守护文物安全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度。履行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等制度,规范《消防安全工作制度》《风险分级控管制度》等机制,细化《洛阳民俗博物馆防汛、防火、防雷、防盗预案》《洛阳民俗博物馆景区安全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等预案,落实主要领导带班制,完善带班、值班人员岗位职责,将文物古建筑安全工作定岗定责,做到日日有巡查、次次有记录,确保各项制度科学规范、行之有效。强化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连续开展防范化解重大公共安全风险“护栏行动”、全市文物系统“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消防安全自查自纠”行动、“全市文物行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等专项活动20余次。全年共开展安全检查50余次,安全设施维修维护16次,环境安全整治行动18次,更换到期灭火器材161具,切实消除安全隐患50余处。加强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先后组织职工进行安全专业知识培训、宣传教育32次和消防演练15次。全力推进文物安全项目建设进度。双重预防体系平台于6月底完成交付并投入使用。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回顾2023年的工作,我们虽然在一些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离文物局党组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和不足。一是基本陈展形式陈旧缺乏吸引力,展示环境和手段有待提高。二是文旅融合深度不够,缺乏沉浸式体验项目;三是博物馆的经费保障不足、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等,导致文物活化利用层次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