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寿星像】

年代:民国

尺寸:宽0.13m 长0.26m

收藏单位:洛阳民俗博物馆

f83b778e27e19ad7dad5c67d5bfe476.jpg

455921c943fd4710d906ad496709c81.jpg

该展品为民间根雕艺术品,是中上层人家的装饰摆设物件,现陈列于洛阳民俗博物馆民间工艺厅。其造型是利用柏树根的自然生长形态略加雕饰而成,尤其是身体部分可谓是自然天成。

【解读】

寿星,又称南极老人星,福、禄、寿三星之一。《史记•封禅书》司马贞索隐:“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旧俗以此星为司长寿之神,其形象一般为额秃顶广、鹤发童颜、面容慈祥的白发老人,乘白鹿或白鹤,持仙桃等物,所拄弯曲拐杖必高过头顶,象征长寿、天下太平,极为世人尊重和喜爱。早在东汉时期,汉族民间就有祭祀寿星的活动,并与敬老仪式结合在一起,祭拜时,要向七十岁上下的老人赠送拐杖。

此件民间根雕艺术品巧妙地运用树根老迈虬曲的自然造型,因材施艺,古朴天然。寿星长额头,额前皱纹深锁,目光炯炯有神。高颧骨、凹鼻梁,嘴角深陷,长须垂胸,神态慈祥安逸,拄杖披衣回头仰望,似向人间众生施福。以树根凹凸不平的自然纹理作飘逸的袍衫,以根杈作四肢,造型自然、别具一格。

    【相关内容】

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所谓的"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说在根雕的创作中,大部分是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只有一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根雕所用树根越古老越好,地面上的枝形越曲折多变越好,树根所在地的地质条件越复杂越好,比较合适的有杨、杏、枫、枣等树根,其中以柿树为最佳,找到合适的树根通过去土晾干、粗加工、细加工、打磨、色泽处理、上漆等处理,即可做成妙趣天然的家具或工艺美术品。

根艺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现存最早的根雕作品,是湖北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镇墓兽根雕“辟邪”。 西汉时期,孔子的后裔曾利用楷木自然弯曲的形态制作拐杖。南北朝时期,已出现了不少利用树根制作的杖头、笔筒、佛柄、抓背、烟斗等实用品和家具。隋、唐以后,根雕不仅在民间普遍流传,同时也得到皇室贵族的青睐。宋、元时期,根的艺术不仅在宫廷和民间流行发展,同时还出现在石窟、庙宇之中。在中国的一些石窟和庙宇内,仍然保存着根雕的佛像。明清两代,根雕技艺已趋成熟,涌现出一大批根雕艺术家,使根雕创作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他们承继了木雕艺术的传统,创作了许多优秀根艺作品,至今在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及上海的豫园中,仍收藏着许多清代的根雕珍品。


扫描二维码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