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雕花屋床】

年代:清代

尺寸:高2.3m 宽2.0m 进深2.4m

收藏单位:洛阳民俗博物馆

3ae41bc47579954e0283716aa942fb0.jpg

清雕花屋床,现陈列于洛阳民俗博物馆床具厅。该雕花屋床上设顶盖,下设底座,四周设围屏,前围屏为门,可以向内打开。挂檐及横楣部分采用镂雕手法雕刻有龙、凤、鹿、鹤、喜鹊、蝙蝠等寓意美好的瑞兽,雕工细致,布局精细,运刀流畅饱满,栩栩如生。前围屏有两排浮雕图案,上从左到右依次为马、鹿、雁、牛回首图,下为四幅童子献花老人图,图版从左到右代表的人物典故依次为陶渊明与菊、周敦颐与莲、文同与竹、林逋与梅。整体造型稳重大方,浅浮雕、镂雕雕刻各式图案装饰,精美华丽,是清式床具的经典之作。

【解读】

屋床,顾名思义是像房屋一般的床,也就是拔步床,又叫八步床,是中国传统家具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床,明清时期盛行。这种床的独特之处是在架子床外增加了一间“小木屋”,从外形看似把架子床放在一个封闭式的木制平台上(这种平台北京或称“地平”)。平台长出床的前沿二三尺,平台四角立柱,镶以木制围栏,有的还在两边安上窗户,使床前形成一个回廊,虽小但人可进入。人跨步入回廊犹如跨入室内,回廊中间置一脚踏,两侧可以安放桌、凳类小型家具,用以放置杂物。这种床形体很大,床前有相对独立的活动范围,虽在室内使用,但宛如一间独立的小房子。下有地坪,带门栏杆,大有“床中床、罩中罩”的意思。

洛阳民俗博物馆陈列的这张屋床整体木材质地细腻,全床采用榫卯结构,不用一根钉,可拆可装,百余年过去,至今仍稳固如初,无鼠啮虫蛀。无论是其做工还是装饰,尽显古朴典雅,庄重浑厚,真实具体地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审美情趣,也为研究清代家具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关内容】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到南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他“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自幼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弱冠之年步入仕途,因眷念田园,后辞官归乡隐逸,以酒遣怀,以菊为伴。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字茂叔,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北宋五子之一,北宋时期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他擅诗文书画,注重体验,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以善画竹著称。他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学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师”之称,又称之为“文湖州竹派”。“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就是起源于他画竹的思想。

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林和靖,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他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其传世诗句《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成功地描绘出梅花清幽香逸的风姿,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扫描二维码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