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庙新建碑文】

年代: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

收藏单位:洛阳民俗博物馆

关帝庙新建碑文,现陈列于洛阳民俗博物馆西廊房。该碑为竖方形,由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额高1.32 m、宽1.08 m、厚0.37m ,上面浮雕“二龙戏珠”图案;中间为楷书“帝德遐昌”四字。碑身高3.66m、宽0.98m、厚0.32m,四周饰以祥云龙纹、团寿纹、花卉纹等;碑文12行,满行40字,行书,阴刻,字体笔力劲挺、刚健遒劲、笔法精熟、结构严紧。碑座高0.23m、宽1.37 m、厚0.77m,上浮雕以蝙蝠纹。该碑由清蒲州府儒学教授古泫、邹承颖撰写,记载了修建关帝庙的缘由及过程。

【解读】

该碑先记述了关羽扶汉室、讨吴魏的伟大功绩,以及修建关帝庙的缘由:一是皇帝对修建祠庙的推崇;二是民间对立庙供神的巨大热情。继而描述此关帝庙的位置、出资人等。碑文的最后强调关圣帝君的历史地位——与山东的孔圣人齐名。这通碑刻是研究关帝庙,即潞泽会馆发展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同时也为探讨关帝崇拜的发展及皇权对民间信仰的影响等方面提供了参考信息。


【相关内容】

洛阳民俗博物馆依托古建筑潞泽会馆而建。原名关帝(即关羽,明神宗万历十八年封关羽帝号)庙,始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由山西潞安府(今长治)、泽州府(今晋城)居洛商贾集资而建。始建之初即为关帝庙,旨在祈求晋商生意兴隆,蒸蒸日上。由于关羽是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人,所以晋商对关帝的崇拜可见一斑。民国年间更名为潞泽会馆,成为晋商在洛阳的侨居之所,便于晋商的交流和货物周转。会馆占地面积约15750平方米,建筑面积5010平方米,现存建筑主要有舞楼、大殿、后殿、东西厢房、东西配殿、东西穿房、钟鼓楼和西跨院等。

关羽(约公元160年-219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清政府先后13次封祀关羽,其封号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更是要求直省府州县均建官方关帝庙。这些都客观的推动了关帝庙的修建,关帝信仰在明清时期发展至顶峰,关帝庙也遍及全国。

关碑纪念加水印.jpg

 


扫描二维码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