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武昌亚新地学社发行的《中山建设地图》】

年代:民国

尺寸:长106cm 宽79cm

收藏单位: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

民国武昌亚新地学社发行的《中山建设地图》,现陈列于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二楼珍宝厅。该地图为长方形,彩色印刷而成,标题为红色,采用1:6000000的比例尺,对孙中山先生《实业计划》中的建国方略主要构想予以重点标注和说明,标注内容包括:(1)全国海港第次图;(2)全国铁路系统表;(3)改良大港附图。改良大港附图共有六张小图,左边三幅图分别为改良广州为南方大港计划图、改良广州河汊计划图、整治扬子江水路计划图,右边三幅图分别为建筑青河口为北方大港计划图、建筑乍浦为东方大港计划图、改良上海为东方大港计划图。该地图左下侧盖有“河南省立第三职业学校”戳记。

【解读】

该地图是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中关于铁路、海港建设的宏伟蓝图和伟大构想。《建国方略》是孙中山于1918年至1920年期间所著的三本书——《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的合称。

《实业计划》由六大计划共33个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包括:在中国北部、中部、及南部沿海修建三个世界水平的大海港和一系列二、三等海港及渔业港;路;以三大海港、五大铁路系统为中心建立遍布全国的水陆交通运输体系;全面开采煤、铁、石油等矿藏和兴办冶炼、机械制造工业;发展满足人民衣食住行需要的近代工业,实现农业机械化。但因缺乏巨额的建设资金、和平安定的建设环境以及缜密的科学论证,这些计划最终未能施行。但孙中山先生在《实施计划》中提出的对中国建设的计划和构想对当今中国的发展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建国方略》最早提出以北方、东方和南方三个世界级大港为中心,将中国沿海地区划分为三个经济发达区域,同时开发、协调发展。经过40多年的对外开放,他所设想的三个区域现在已经是三个庞大的港口群。中国逐步形成了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其经济合作模式、对外功能和特点,与孙中山100多年前的构想十分吻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如铁路进藏、三峡水库,孙中山先生的梦想得以实现。同时也用事实证明了,孙中山先生《实业计划》的实施离不开国家独立自主这一坚实的政治基础。毛泽东曾说:“不但在过去和现在已经证明,而且在未来还要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三民主义最忠诚、最彻底的实践者。”

【相关内容】

武昌亚新地学社,湖南新化人邹代钧于1896年创办的私人地图测绘出版机构。该机构为我国最早的石印地图出版机构,先后编辑出版了《大中华京省道县详图》(1915年)、《表解说明中华拆类分省图》《世界列图集》等300多种地图,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1953年该社与国内十余家私营地图社合并,在上海市中山东一路麦加利大楼成立地图出版社(今中国地图出版社前身),后停业。

邹代钧 (1854——1908年),字沅帆,湖南新化人。中国清末地图学家。中国近代地图学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在地图绘制与出版方面的成就尤为卓著。他复兴和推广了三角测量法与经纬度表示法的运用,同时采用统一的比例尺和投影法替代了中国传统的“计里画方”的方法,推进了中国地图绘制向近代科学方法体系的迈进。他创立“舆地学会”,专门经营地图出版事业,开中国民营地图出版之先河,推动了地理学的重要语言--“地图”的普及和推广。因其在地图绘制与出版方面的卓越成就,而被晚清地理学界称为“新化派”,对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河南省立第三职业学校,校址在今洛阳市老城区南察院街附近,其前身为河南府中等蚕桑学堂,由清政府河南府创办,1914年改为河南省立洛阳甲种农业学校,1923年改为省立第三农业学校,1927年改为省立第三职业学校、1927年底,察院街改为农校街。1932年国民政府迁都洛阳时行政院曾驻此院。1932年底,省立第三职业学校改为省立洛阳初级农蚕职业学校。1943年更名为省立洛阳高级农艺科职业学校,一度迁往卢氏县。1948年迁往开封,1952年与河南大学农学院合并,改称河南农学院,即今河南农业大学。

中山建设地图.jpg

 


扫描二维码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