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京“吉祥茶园”戏单】

年代:

尺寸:长23cm 宽33cm

收藏单位:洛阳民俗博物馆

516e5c74496501182d4fb5f59fba2d1-水印.jpg

北京“吉祥茶园”戏单现陈列于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珍宝馆。这份戏单上图下文,四周贴蓝边修饰,其设计者以三分之二的版面绘制了一座旧式舞台的完整结构,上下场门、场面,甚至台口栏杆,一应俱全,细致入微。舞台正上方印有剧院名“吉祥茶园”,正中描绘的是京剧“翠屏山”的表演场面,两侧印刷有出版商广告(刷印者厚记石印局政东安市场西门外以外□南路东,本局承印一切书籍文凭执照商标股票各省内名片),左右两边的最外侧均有上下各一木牌,写有演出团队“荣寿和班、德胜和班”及演出时间“正月二十七日、星期六”。戏单剩下的三分之一列出了演出团队成员及演出曲目,最下面的一排小字广告“本代图之戏单在北京第一家并无子孙分枝,本局主人沈厚奎白”。

【解读】

戏单,通俗讲就是现在的演出节目单,《清稗类钞》称之为“戏馆之应客约案目。将日夜所演之句,分别开列,刊印红笺,先期挨送”。戏单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雏形出现。宋时的戏院——勾栏,将当天的演出节目单写在“招子”上宣传,其作用类似于今天的海报,这种招揽生意的方式在商品经济繁荣的宋代司空见惯,我们从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可窥之一二。但真正意义上的戏单是伴随着京剧艺术的成熟及公演剧场的完善而诞生的,纸质戏单一般认为出现于清末之际。清末时期的戏单,往往只是一张简陋的宣传纸,随着时代的发展,戏单从黑白发展到彩色,从单页单面进而到多页成册,从传统的手写发展到木刻、油印和铅字排印,在有限的方寸之间,可以窥见梨园春秋的变迁,时光流转,延续百年,俨然一部浓缩的戏曲发展史。

洛阳民俗博物馆馆藏的这份戏单保存完好,印制精良,图文并茂,详细记录了昔日演出的茶园、班社、演员、剧目,乃至演出形式的产生和发展,是研究清末戏剧史的重要资料,也为研究从清末帝制到民国改制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社会情况的变迁提供了实物信息。戏单上刊载的某些图画和广告,更是鲜活地折射出那个时代独特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

【相关内容】

北京“吉祥茶园”,又称“吉祥园”,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位于北京东城金鱼胡同西口,由内廷大公主府总管刘燮之出资所建,是内城的第一所戏园。由于吉祥茶园位于市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当时许多京剧名伶如杨小楼、言菊朋、荀慧生、余叔岩、梅兰芳都爱到这个地方来唱戏。其中渊源最深的当属梅兰芳大师,这里可以说是他诞生新戏的摇篮。“七七事变”以后,受到日伪当局的不断骚扰和压迫,吉祥茶园的业务每况愈下。新中国成立后,戏院收归国有,占据地理位置优势的吉祥戏院逐渐成为全市条件最好的老字号戏院。上世纪90年代初,在改造东安市场的规划中,紧挨市场的吉祥戏院被列入了拆除之列。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响,时任中国剧协主席的曹禺连同骆玉笙、谭元寿、新凤霞、梅葆玖等50名戏剧戏曲和学术界人士联名上书呼吁保护戏院,然而这座有着87年历史的北京老字号戏院最终还是于1993年10月落下了帷幕。

扫描二维码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