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故纸”之间 叩开历史之门

浏览量: 514      发布时间: 2021年03月18日

图片1.png

洛阳契约文物博物馆正门 记者 鲁博 摄

图片2.png

扫码查看精品文物及更多馆内图片

博物馆小档案:

名称: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

成立时间:2018年11月

陈展面积:约4000平方米

展品数量:近500件(套)

场馆地址:瀍河区新街与九都路交叉口东北角(洛阳民俗博物馆东侧)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开放,每周一休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参观方式:凭有效身份证件免费参观

族谱、地契、金兰谱、婚事文书……昨日,记者走进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徜徉在数百张契约文书间,仿佛变身时光的过客,通过展柜中一张张“故纸”叩开历史之门,捡拾一段段尘封的记忆。作为国内首座契约文书专题博物馆,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开馆2年多来,以独特的展品吸引了大批观众,也成为备受网友关注的热门“打卡地”。

“契约,是人与人之间基于诚信达成的协议,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馆长田国杰介绍,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资料,它们真实、鲜活地记录了民间社会生活原貌。为更好地展示这些契约文书的价值,该博物馆基本陈列以“故纸拾遗”为主题,设置了五大展厅——

第一展厅包含五个单元,分别展示族谱、婚事文书、丧葬文书、风水占卜文书和金兰谱等。婚丧嫁娶选好了日子,来一份“择吉文书”;女子失去丈夫要改嫁,写一份“改嫁文书”;商号之间合作,订立“盟约文书”。细看这些泛黄的契约文书,不啻阅读一个个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小故事。

第二展厅包含三个单元,分别展示官府文书、证书证明、诉讼文书。政府颁发的法令、布告、通关文牒,政府及社会团体颁发的证明身份的证书或文件、清代中后期和民国时期的诉讼及判决文书等在这里都可以找到。

第三展厅包含五个单元,分别展示地契、房契、合同、继嗣文书、分单。古代的“房产证”长啥样?子女分家、遗产继承需要哪些凭证?在这个展厅里,大家可以略窥一二。

第四展厅是精品厅,展示了一部分清代试卷及夹带、清代工尺谱和《九九消寒图》等珍贵文物。

第五展厅是人契厅,从中可以看到,人契交易对象多为妻妾、儿女,是旧社会中国女性“从属地位”的真实反映。

馆长特意选出几件精品文物,咱们一起瞧一瞧——

●《九九消寒图》

这幅清代《九九消寒图》字迹斑驳,呈正方形,内容是三十六句七言诗(共计252字),每四句诗写出一个“九”,并围绕“拜相封候(侯)挑(袍)看春秋”九个大字分布在九个方格中。有趣的是,这九个字是双钩空心字,每字均为九画,每天涂一画,九九八十一天正好涂完。

《九九消寒图》带有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也是古代信仰物质化形态的一种遗留。对它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传承我们的民俗文化。

●《救亡曲》纸本

这本《救亡曲》印发于1936年12月,共12页,首尾两页是歌曲曲谱,中间10页为歌曲的10段歌词。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迅速掀起了全国范围、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浪潮。印发这本《救亡曲》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于1936年9月18日在太原正式成立,以“不分党派,不分男女,不分职业,只要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一齐动员起来,积极参加一切救亡运动”为总纲领,并借助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团等下属机构,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唤起了群众的爱国热情。

●清科举考试蝇头楷书夹带

这是一份清代“小抄”,单面可对折,所用绵纸薄如蝉翼,上面从右到左以米粒大小的蝇头小楷密密麻麻竖抄着历年来科举考试中的经典文章,有1万多字。

夹带,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考生私自带入考场用于作弊的“应试资料”。在清朝,考生进考场时一律要进行领卷、搜检等手续,一旦被发现夹带作弊必受严厉处罚,轻者拷枷三月,重者流放。

这张夹带字体轻盈飘逸,极其工整,内容为《论语》中关于“忠孝仁义礼智信廉”的句子和围绕此展开的论述。该夹带保存完好,内容丰富,是研究清代科举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


转载:洛阳日报

本报记者 智慧 通讯员 葛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