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福王府汉白玉彩绘石狮】

年代:

尺寸:通高2.05m 横宽0.97m 纵宽1.1m

入藏时间:2005年

征集地点/来源: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东大街

收藏单位:洛阳民俗博物馆





明福王府汉白玉彩绘石狮,现陈列于洛阳民俗博物馆院内。该石狮蹲踞于长方体汉白玉底座之上,阔口瞠目、舌尖上卷,胯下有雄性器官。其左前肢直立于底座,右前肢按抚一幼狮,但幼狮的头部已经缺失,仅可见榫结圆孔,背部还俯一小狮子呈戏耍状。石狮本体和底座均采用整块汉白玉,其造型主要是以透雕、高浮雕和圆雕等手法雕刻而成,雕工精湛。颈下项圈以线雕手法刻有吉祥花卉图案,项圈中央以圆雕手法雕刻一铃铛,玲珑精致,狮爪的每个趾节都清晰可见,栩栩如生。石狮造型生动威武,纹饰清晰剔透,刀工细腻圆润。


【考证】

这尊汉白玉彩绘石狮是洛阳市老城区东大街226号居民在房屋拆迁重建时,于地下1.5米处发现的。因其出土位置与《河南府志》所记载的明福王府正门位置相符,在福王府的中轴线上,并与青年宫广场上的两尊石狮及福王府其他出土器物的质地和雕刻风格一致,经专家推测应为明代福王府遗物。


【解读】

明代福王府系明神宗朱翊钧第三子朱常洵在洛阳的藩邸。朱常洵之母郑贵妃是明神宗的宠妃,朱常洵本人也深得万历皇帝宠爱。《明史·福恭王传》载:“福恭王常洵,神宗第三子……(万历)二十九年始立光宗(朱常洛)为太子,而封常洵为福王,庄田四万顷,群臣力争,始减其半……中州腴田不足,度山东、湖广田益之……婚费至三十万。营洛阳邸至三十八万,十倍常制。”明代福王府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兴建,至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建成,前后历时13年,耗银38万两。清《河南府志》载,其占地甚广,辟有内、外宫,建有四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望京门、南为王华门。依地势南低北高,阶梯而上,四周垒砌丈高围墙,东华门与西华门间以一条大道区分内外宫室。外宫仪门在清代察院街(今老城东大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为歇山顶建筑。沿中轴线依次为仪门、圣谕牌坊、中正殿、皇恩殿等建筑。内宫建筑奢华无比,亭台楼榭鳞次栉比,主要建筑仿明皇宫,以鎏银琉璃瓦饰顶。整个福王府的规制是仿明代皇宫建筑模式而建,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富丽堂皇,处处凸显王室的奢侈与尊贵,足可见明神宗对福王的偏爱。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占洛阳后,福王府外宫毁于兵燹。至清代,福王府作为历任河南府知府的衙署使用。民国时期,曾作为河洛道、河南省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府邸,其间吴佩孚、卫立煌曾将其作为河南省省长公署。民国二十年(1931年),国民政府仓促迁都洛阳,以洛阳为行都,一度把福王府内宫作为国民政府驻地。1940年2月,福王府内宫在日寇飞机轰炸洛阳时被炸毁,仅内宫门前的一对汉白玉石狮得于幸免而留存至今。

这尊汉白玉彩绘石狮距今已有400余年,其长期深埋于地下,虽有残损,但大部分保存完整,更难得的是石狮的彩绘仍基本保存完好,实属不易。它的发现为确定明代福王府的正门位置及王府整体范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扫描二维码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