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管鲍遗风 财源茂盛”木货郎担】

年代:民国

尺寸:长0.44m 宽0.44m 高1.3m

收藏单位:洛阳民俗博物馆

微信图片_20210325152927.jpg

民国“管鲍遗风 财源茂盛”木货郎担现陈列于洛阳民俗博物馆生活器具厅。该货郎担为一对,由提梁柱和木柜两部分组成。提梁柱中框铆一铁柄,以便于扁担钩挂所用,两侧的木柱书:“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和“圣门高弟曾货殖,越国大夫亦生涯”两幅对联;木柜则由木盘、抽屉以及对开小门组成,而在抽屉和门中间部位,分别书“财源广进”和“管鲍遗风”八个大字。

【解读】

货郎担,货郎挑的杂货担。货郎挑的杂货担,亦指货郎,该词最早出现于宋周密《武林旧事·舞队》:“大小全棚傀儡:……散钱行、货郎。”货郎起源于唐,兴盛于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出现有他们的身影,至南宋时期货郎更是成为民间风俗画的主角。货郎在古时日常商品贸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古时卖杂货的小贩,他们背着货郎箱、肩挑货郎担或推独轮小车,在其内盛装售卖的货物,走街串巷,手摇波浪小鼓,依鼓声韵语说唱,介绍货物名称、样式、用法等,略带腔调、抑扬顿挫,以此来招揽顾客。其所卖物品基本都是百姓日常生活所需品,如竹耙、锄头、铲子、碗、缸、鞋、帽、布匹、麻糖、甘蔗、鸟笼、香包、风车、风筝等等,种类繁多。

此外,在交通通讯不发达的古时,货郎也承载着社会信息的传递。有很多百姓期盼货郎的到来并不是为购买他的货物,而只是希望打听最新的消息动向。同时,有着固定行商路线的货郎还兼任信使,在乡邻之间做邮差的工作。货郎活跃于广泛的商业和社会生活中,辐射了广阔的地域,便利了地方百姓,也促进了地区之间的交流。

【相关内容】

管鲍,即管仲和鲍叔牙。典出《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管仲和鲍叔牙合伙做生意,管仲家贫拿出的本钱少,鲍叔牙知他不易每次分红都给他多,并询问他是否够用。管仲三次做官三次被罢免,鲍叔牙认为非管仲无才而是没有遇到赏识他的人。后两人均从政,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侍奉公子小白,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夺位,公子小白胜,即齐恒公。公子纠败被杀,管仲被囚。齐恒公想让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却认为自己没有当丞相的能力,力荐管仲为相。管仲回到齐国当了丞相,鲍叔牙自愿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齐桓公成为诸侯王中的霸主。后以“管鲍之交”来形容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圣门高弟,指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子贡。子贡,复姓端木,字子贡。孔子的得意门生,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的丞相。还善于经商,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

越国大夫,指春秋时期越国的大夫范蠡。范蠡在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后定居于宋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自号“陶朱公”。后人以陶朱公尊称范蠡为经商的楷模。


扫描二维码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