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消寒图】

收藏单位:洛阳民俗博物馆

b74fdd388c34ed24e6441f1ec639aed.jpg

清《九九消寒图》,现陈列于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精品厅。该展品呈微黄色,字迹斑驳,为清代旧物,长39.7厘米,宽39.7厘米,几近正方形。其图上部右侧书“福”字,左侧缺失,额书“九玖(九)消寒之图”。图中两侧有九九消寒对联,上联是“点进图中墨柒黑”,下联是“囗知效(郊)外草芽青”,均以盘长纹包围。盘长纹为一条线的盘曲连接,无头无尾,无休无止,寓意万世不竭、绵远悠长。

 

【解读】

馆藏《九玖(九)消寒之图》,其内容以三十六句七言诗共计252字分布于图中九个方格中,每四句诗写出一个“九”,并围绕“拜相封候(侯)挑(袍)看春秋”九个擘窠字。这九字系双钩空心字,每字均为九画,每日涂一画,九九八十一日正好涂完。 

七言诗如下:

“头九初寒晚是冬,单鞭救主尉迟公,魏征徐勣为宰相,复始君王唐太宗。贰(二)九风寒冷气生,三请诸葛在卧笼(龙),始君一见愁眉展,三分天下在掌中。叁(三)九粉粉(纷纷)降雪霜,张爷猛力性刚强,先主定计最为巧,三声哈(喝)断在当阳。肆(四)九消寒日见长,张生跳过粉皮墙,莺莺一见心欢喜,好个了头尚红娘。伍(五)九迎春地气温,张良吹散八千军,霸王自刎乌江丧,汉室江山定太平。陆(六)九河开绿水流,马超十八坐凉州,西山散令反三要,指定曹操要报仇。柒(七)九南来雁北飞,正遇颜路泣颜回,孔子伤心悲声痛,囗囗之内第一名。捌(八)九农人遍地忙,王蟒(莽)登基更可伤,刘秀天子欲何处,一十八年民遭殃。玖(九)消寒安北方,再说织女共牛郎,北斗七星乾坤转,日月星辰不住忙。”

画面虽简单,但内涵深刻,承载着古人美好的愿望,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


【相关内容】

“九九消寒图”的由来

冬至,是我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人对冬至解释为: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因此,冬至这天后北半球白昼便逐渐增长。它始于周,行于汉,盛于唐宋,汉朝时定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唐宋时期成为祭祀的重要日子。

我国中原地区处于北温带,四季变化明显,从古至今,避暑消寒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华民族对“九”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以“九”为“数之极”,并以此为基,形成“数九”的习俗。古人将每年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分为九个段落,每一个段落为九天,称为“冬九九”,按次序命为“头九”、“二九”、“三九”,直到“九九”。民间就有各式各样的“九九歌”,它同图画结合起来,又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图文游戏。

“九九消寒图”一般有文字、圆圈、梅花三种图式,根据作者喜好形制不尽相同。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带有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也是古代信仰物质化形态的一种遗留。通过对其研究,加强民俗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扫描二维码手机查看